思政課怎么教?怎么讓學生真心愛聽?西柏坡干部學院給出的答案是——帶著思政教師走進去,讓歷史與精神“活”在課堂。
實物觀察:觸摸歷史的質(zhì)地
紙張泛黃。筆墨干涸。桌椅安靜。這些靜物不說一字。但它們承載著時光。思政教師走近它們。指尖感受到粗糙。目光捕捉到痕跡。這樣的接觸勝過千言萬語。實物成為教材。教材不再單薄。歷史不再是符號。它可觸可感。你說這怎能不讓人動容?怎能不讓人思考?思政教師的感悟深了。課堂講述自然就真了。

情境再現(xiàn):置身當年的氛圍
空間轉(zhuǎn)換。腳步移動。氣息流動。思政教師不再站在講臺后。他們走入院落。他們停留會場。風吹過臉頰。光照進窗格。那一刻仿佛回到過去。氛圍無聲卻有力。它包裹著你。它引導著你。思政教師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體會擔當。體會奮斗。你說這不比空洞的說教有力?氛圍就是最好的老師。氛圍就是最真的教材。
反思交流:從個體體會到群體共鳴
一個人看是一個角度。一群人談是一片天地。西柏坡重視交流。教師們圍坐。你說你的感受。我說我的理解。思想碰撞出火花。認識升華成共識。這樣的交流不流于形式。它源于真心。它走向深處。思政教師在此過程中彼此照亮。彼此溫暖。你說這樣的培訓怎能不留下印記?怎能不帶來改變?
從“知”到“行”:思政教學的轉(zhuǎn)化之路
知道不等于做到。感動不等于行動。西柏坡的培訓強調(diào)轉(zhuǎn)化。教師帶著問題來。帶著方法走。那些觀察、那些體會、那些交流,最終要落到課堂上。落到學生心里。你說思政課難教?那是因為心未至。那是因為情未達。實地研學恰是橋梁。連接歷史與現(xiàn)實。連接教師與學生。
風吹過西柏坡的山坡。光照在思政教師的肩上。他們離開時,腳步更堅定。目光更清澈。因為他們帶走的,不是筆記,不是課件,而是一顆被喚醒的心。一顆能喚醒他人的心。
西柏坡培訓基地 | 地址:西柏坡紀念館賓館辦公室
西柏坡干部學院 | 西柏坡紅色教育 | 西柏坡紅色培訓基地 | 紅色培訓機構(gòu) | 西柏坡研學